以下是针对不同监测系统的现场操作步骤的详细分解,结合具体设备类型(如烟气、水质、气体监测)和操作场景,细化到工具使用、参数设置及安全注意事项:
一、烟气在线监测系统(CEMS)现场操作步骤
1. 日常巡检与校准
步骤1:设备外观检查
检查项:
采样探头:确认伴热管线温度≥120℃(触摸温度贴片或查看仪表显示)。
冷凝器:排水管无堵塞,蠕动泵排水频率正常(每分钟3-5滴)。
分析柜:内部无积水,过滤器压差<20kPa(压差计读数)。
工具:红外测温枪、压差计、手电筒。
步骤2:气体分析仪校准
操作流程:
1.将标气瓶(如SO₂ 200ppm、N₂平衡气)接入校准口,调节减压阀至输出压力0.2MPa。
2.进入分析仪菜单,选择“自动校准模式”,通入标气至流量稳定(流量计显示1.0L/min±0.1)。
3.等待分析仪读数稳定(约5分钟),校准误差≤±2%为合格,否则需更换传感器或重新标定。
记录:填写《校准记录表》,包括标气批号、校准前后读数、操作人员签名。
步骤3:数据比对验证
人工采样:使用便携式烟气分析仪(如Testo 350)同步测量,与CEMS数据偏差>10%时:
检查采样探头堵塞(反吹压缩空气压力0.4-0.6MPa,持续30秒)。
重新校准分析仪并重复比对。
2. 故障应急处理(以“数据跳变”为例)
场景:监测平台显示SO₂浓度从50mg/m³瞬间升至500mg/m³后恢复。
排查步骤:
导出故障时段原始数据,分析跳变持续时间,若<1分钟标记为“干扰数据”。
用万用表测量传感器供电电压(24VDC±5%),异常则检查电源模块。
断开采样管,观察分析仪读数是否归零(若未归零,判断为分析仪故障)。
检查伴热管线是否破裂导致冷凝(湿度>85%时数据异常)。
1.检查采样系统:
2.电路检查:
3.数据追溯:
二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(COD、氨氮、pH)现场操作步骤
1. 试剂更换与维护
步骤1:COD消解液更换
操作流程:
1.关闭分析仪电源,排空旧试剂(穿戴耐酸碱手套,使用专用废液桶)。
2.用去离子水冲洗试剂管路(3次,每次50mL)。
3.倒入新消解液(硫酸银-硫酸溶液),执行3次空白测试,确保吸光度值在0.05-0.1范围内。
步骤2:pH电极维护
校准与清洁:
1.将电极浸入pH4.01和pH6.86标准液中,调节校准旋钮至显示值误差≤±0.1。
2.若响应缓慢,用0.1mol/L HCl浸泡电极球泡5分钟,再用去离子水冲洗。
注意:电极保存液必须浸没玻璃膜,干燥会导致永久损坏!
2. 采样管路清洗(以氨氮分析仪为例)
操作流程:
1.关闭自动采样泵,拆下采样管入口端。
2.注入10%稀盐酸至管路内,静置15分钟溶解结晶物。
3.用高压水枪(压力≤0.3MPa)反向冲洗管路,直至流出液清澈。
4.执行3次空白水样测试,确保氨氮读数<0.1mg/L。
三、有毒气体监测系统(Cl₂、H₂S)现场操作步骤
1. 传感器标定与响应测试
步骤1:零点标定
操作流程:
1.将传感器置于洁净空气中(或通入高纯氮气),等待读数稳定。
2.按下仪器“Zero”键,将当前值设置为0ppm。
步骤2:量程标定
操作流程:
1.通入标准气体(如Cl₂ 10ppm),调节流量至仪器要求值(通常0.5L/min)。
2.待读数稳定后,按下“Span”键输入标准值,误差>±5%需更换传感器。
2. 泄漏应急处理(以H₂S报警为例)
步骤1:安全确认
立即开启防爆风机(风速≥12m/s),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(PA)。
使用便携式检测仪(如RAE Systems MultiGas)确认泄漏点浓度梯度。
步骤2:泄漏源处理
法兰泄漏:
1.用防爆工具紧固螺栓(扭矩按设备手册要求,如DN50法兰为60N·m)。
2.若垫片破损,临时使用堵漏胶(如Belzona 1111)密封,待停机后更换。
管道破裂:
1.关闭上下游阀门,启动应急排放系统(如碱液喷淋中和H₂S)。
四、安全与合规要点
个人防护:
接触腐蚀性试剂(如硫酸)时,必须穿戴防化服、护目镜及耐酸碱手套。
进入有限空间(如污水站监测井)前,检测氧气(19.5-23.5%)、H₂S(<10ppm)。
环保合规:
运维记录保存期限≥3年(参照《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》第21条)。
数据修改需保留原始记录,并注明修改人、原因及批准人。
通过以上细化到工具使用、参数阈值和操作手势的步骤,可确保运维人员按标准执行、减少误操作。实际应用中建议结合设备厂家手册和行业标准(如HJ/T 75-2017、GB/T 16157)完善本地化SOP。